看,一群重机枪手的快意恩仇:听,随着心脏跳动的重机枪声;品,一群中国军人的中式狡黠;悟,中华儿女至纯的国人本色!我的班长叫占彪,我的班叫抗日班。抗战时期中国军队有重机枪吗?有!打得还不错呢。日军不是那么好打的,没错!但不是鬼子好打,而是这支抗日班会打。照抗日班这么打抗战就不用八年了,没错!本来抗战就不应该打八年!
我本观天下,满是英雄豪杰。我再观天下,皆为乌合之众。这江山万民与其交给你们,还不如我自取之!
1945年,日本战败,“移民”中国东北的百万日侨(所谓“开拓民”)一夜之间沦为“难民”。对于他们,日本政府竟任其自生自灭,而中国却将承担起将这些日本侨民遣返回国的历史使命。遣返之途,不仅有颠沛流离之苦,还有绵延的战火威胁和生存物资的匮乏,更有群体性不安情绪的爆发和军国主义分子为实施“山里的樱花”的潜伏计划而对遣返行动进行的破坏……仇恨与绝望,阴谋与较量,让这条大遣返之路变成一次生死逃亡。而在这时,向这些处于绝境中的难民伸出了援助之手的,却是那些饱受日本侵略欺凌之苦还未来得及舔舐自己伤口的普通中国人民……
挣脱了日军的追杀,几个逃难的青年对未来的选择上分道扬镳了。找八路军的遇上了国民党,投国民党的撞上了八路军。阴差阳错的偶然成了命运的必然归缩。他们从此结识了自己未来的战友和敌人,从此走向了战争和政治,也从此有了一段波澜壮阔的战争史诗,有了惊世骇俗的爱情故事和扑朔迷离的人间恩怨——昨天唇齿相依,明日反目成仇;阵前并肩御敌,幕后暗设陷阱;情同手足者在利益面前落井下石,势不两立者于患难之中肝胆相照 ……就在这旋涡一般湍急的关系纠葛中,小人最终落马,英雄脱颖而出。
一九三六年,黄埔军校毕业的青年宁志恒加入军事情报调查处(“军统”前身),成为行动科副队长。凭借出色的反间谍天赋和能力,他先后抓捕日本特高课安插在南京的 “风车”“木偶”等特工,揪出了整个“暗影”间谍小组。 在与日本间谍斗智斗勇的同时,他参与营救革命同志,铲除叛徒,保护红军地下药品运输线,开始了扑朔迷离的双面间谍生涯……
卫韫十四岁那年,满门男丁战死沙场,家破人亡,那时只有母亲和他那位新嫂陪着他撑着卫家母亲说,新嫂子不容易,刚拜堂就没了丈夫,等日后他发达了,务必要为嫂子寻一门好的亲事。那时候他说,好。卫韫二十岁那年,礼部尚书顾楚生上门给楚瑜提亲,卫韫提着刀上了顾家大门,他说,进了我卫家的门,这一生都得是我卫家的人。顾楚生嘲讽出声,你哥都死了,她是谁的人?卫韫捏紧了刀,一字一句答,我卫韫的人。